已经超过五百万贯,约占全国一年赋税一半。
李宁名下有李纪书铺、东海楼、西海楼、五谷粮铺、天香阁、珍宝阁、民生铁铺、精钢铁铺、醉仙酒铺、济民建铺、水泥工铺、香茗居这十二大产业,还有东海商会这一机构管理。
随着产业增多,李宁发现越来越难打理,主要是人员杂乱,几乎全是亲故。其中半数管理人员都是出自李宁父祖父门下,这些人多是和李诵、李淳、王氏有所关联。
真正属于李宁管控之人只有李振、李拙、卢砧、卢槐、纪连、纪逸、纪昆、纪昂、裴温、裴盼、张力、刘老汉、马掌柜、袁掌柜。
东海楼本是李诵产业,五谷粮铺因为救灾之功也被外人渗透。而且东海商会最初是由东海楼出资打理,占据大头。
如今,李诵成为皇帝,东海商会在外人眼中已是帝王私产。虽然,李宁是李诵亲孙儿,但他也不想让辛苦打拼的钱财流入国库。
所以,李宁将他名下产业进行整改,成立四海商会,下辖东海商会、南洋商会、西域商会、北原商会、中原商会。这五大商会互不打扰,分管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。
朝廷停止各地进奉之后,各藩镇在京的进奏院虽然仍能兑换飞钱,但一些商人明显颇有疑虑。他们宁愿把钱财兑换成金银,也好过一纸废书。
藩镇在京所设进奏院一般由节度使、观察使之信用作保,若是他们离任去职,这些飞钱不一定能兑换到铜钱。
近些日子,不少商人经常聚集在进奏院兑换飞钱。一些存银过少的进奏院,已经被兑换一空。
那些没能兑换手中飞钱的商人都颇为着急,甚至私下底价贩卖。
清明节之后,李宁费劲心思筹办的“四海钱庄”终于在东市开张。四海钱庄既有铜钱与金银相互兑换之能,还可寄存赊买银钱。
铜钱与金银兑换比例略高于其他钱庄,存储银钱可以获得薄利,赊买银钱也比其他钱庄利率稍低。
存储银钱之凭证:纸钱,可以在四海钱庄各地分店随意兑换银钱。连赊买银钱也全部采用这种制作精良的纸钱。
四海钱庄与纸钱的出现之后,朝廷也有大事发生,不少高官职位出现变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