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5 926章 谈判(四)925 926两章合一(1 / 3)

建筑工地上的电工、架子工更是离不开它,高空作业时风大,下巴的系带一系,帽子就不会被风吹落,翻起护耳又能清晰听到工友的呼喊,比花哨的针织帽实用得多。市面上仿制的人造绒款只要几十元,即便弄丢或磨破也不心疼,成为底层劳动者冬季头部保暖的最优选。 棉手套的传承则更具 “实用主义” 色彩。保安巡逻时需要拎起器械、开关大门,外层的帆布与掌心的皮革贴片刚好能应对这些磨损,即便反复抓握冰冷的栏杆也不易磨破;

民工们用它搬砖、拧螺丝、操控搅拌机,分指设计保证了操作的灵活性,内层的棉絮又能在零下几度的天气里护住指尖 —— 要知道,在工地里手指冻僵可没法握稳瓦刀,这双不起眼的手套实则是保障生计的 “小装备”。

有些工地老板还会特意批量采购,作为冬季福利发给工人,毕竟比起昂贵的防寒手套,这种棉手套既符合预算,又能实实在在解决保暖问题。

从军营到街头岗亭,从高原哨所到建筑工地,绿色军大衣、栽绒帽与棉手套的身份在变,不变的是它们扎实的保暖性能与耐造的特质。

而会议室里魏德曼这话一出,不仅是参谋长,连八路军这边的几位谈判人员都愣了一下。参谋长端起茶杯的动作顿在半空,眼底闪过一丝真切的惊讶 ,他预想过魏德曼下午会主动,但没想到会直接到这种地步,连 “武器装备” 的铺垫都省了,开门见山就报出了最急需的冬装清单。

隔壁的林毅也挑了挑眉,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 “急切度超预期” 几个字,对着麦克风补充:“沉住气,先别接话,等他说条件,看他愿意出多少筹码。”

参谋长迅速回过神,将茶杯轻轻放在桌上,脸上的惊讶恰到好处地转为从容,他没有立刻回应,反而笑着朝旁边的勤务兵递了个眼色:“先给大使和各位先生倒杯热茶,这天儿冷,暖暖身子再谈也不迟。”

魏德曼却抬手制止了勤务兵的动作,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不必麻烦了。参谋长,我们东线的部队因为严寒已经等不起了,每耽误一天,就有无数德军士兵可能冻僵在战壕里。”

他顿了顿,终于透露出一丝实情,“我们的冬装补给严重不足,后方产能根本跟不上前线消耗,贵方的军大衣保暖性极佳,正是我们急需的。”

说着,他示意副官打开公文包,取出一份清单推到参谋长面前:“这是我们的采购数量 ,一百万件军大衣,两百万顶皮帽,两百万副棉手套。作为交换,我们愿意支付100吨黄金,另外还有三千件我们从欧洲收集的贵国古董,包括宋元官窑瓷器和字画,价值绝不低于100吨黄金。”

清单上的数字和筹码清晰明了,显然是中午休息时紧急敲定的。魏德曼死死盯着参谋长的眼睛,生怕从他脸上看到拒绝的神色 —— 这已经是他能拿出的首批最优条件,若是八路军再不松口,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向柏林交代。

参谋长拿起清单,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,眼角的余光却在观察魏德曼的表情。他能看到对方眼底的焦虑,甚至能察觉到他放在桌下的手正微微颤抖。

“魏德曼大使倒是爽快。” 参谋长放下清单,语气不紧不慢,“不过您也知道,这么多冬装可不是小数目。我们的冬装都是给前线战士准备的,突然抽调这么多,我们会有大麻烦的,毕竟制作这么多衣服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。”

这话正戳中魏德曼的痛处,他立刻追问道:“你们需要多久?我们可以加价!只要能在半个月内交货!”

隔壁房间里,林毅盯着笔记本上魏德曼报出的数字,指尖飞快地在纸上演算起来。他从口袋里摸出钢笔,笔尖划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:“军大衣国内采购价 130 元一件,一百万件就是 13 亿元;栽绒帽 50 元一顶,两百万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