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3章 【大灾难】(1 / 2)

标题中的每一个字、甚至每一个词我的理解,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中时,我忽然感觉脑子不太够用了。

首先标题中的重点、也就是“观察者效应”,对我来说并不陌生,毕竟就在前不久,杨佩宁还考过我这个问题。

那是一种非常普遍、也非常典型的心理学效应。

简单来说,就是个体意识到自己在被关注或者研究的时候,会主动改变其原本的行为模式,比如更加努力、或者刻意迎合观察者的期望。

至于“双重”、“反应用”之类的词,更是非常的容易理解,可是我不明白,这些东西和“观察者计划”有什么关系?

我所了解的观察者计划,应该是用过往的记忆制成“梦境”、再让观察者以旁观的视角,去寻找那些记忆中、连当事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信息细节。

从某种角度来看,这是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,对可能涉及大灾难的记忆进行观察,所以这个项目才叫“观察者计划”——当然,这只是我之前的理解,而现在……

“我可以看看吗?”

我向穆罕默德伸出右手:“这是我知道的那个‘观察者计划’的提案吗?”

“应该不是。”

穆罕默德选了一个保守的说法,随后将终端递给了我:“但这份是你当年提出的、真正的‘观察者计划’。”

“……”

我心里一颤,即将触到屏幕的手指也随之僵住。

虽然穆罕默德没有明说,但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——这份提案书中的“观察者计划”,才是真正的“观察者计划”,那么我所熟知的“入梦”,可能只不过是个……

“不是幌子。”

穆罕默德似乎猜到我的想法、又或许是从我的脸上看出了什么:“你看完这份提案就知道了,真正的‘观察者计划’分为两个部分。”

“其中之一,是以‘入梦’为主的调查部分,在‘调查’的掩护之下,才是占比更少、但也更为重要的‘拖延’。”

“拖延?”

我听到这个词又是一怔:“拖延谁?”

“大灾难。”

穆罕默德直接回道:“非常抱歉,当初你和人类商定的时候我并不在场,所以我并不清楚其中的具体缘由。”

“不过据我所知,你拟定‘观察者计划’的项目,其中的一部分目的,就是利用观察者效应的反应用,来达到某种类似‘欺瞒’的效果。”

“观察者效应、反应用、欺瞒……”

我念叨着刚听到的几个字,快速将整份提案书浏览了一遍。

照比穆罕默德的概括,提案书中存在更多的细节,不过大体含义跟他说的相差不多,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八个字——

“觉醒之日,危难将至。”

不同于之前的毫无头绪,这次我好像稍微明白一点了。

“观察者效应”的重点,在于被观察的个体,得知观察者的存在后,下意识做出的迎合行为——就像处于同一空间的员工和老板。

那么“观察者效应的反应用”,便是让被观察的个体,忽略、或是忘记观察者的存在,从而避免由此产生的、下意识的迎合行为——就像处于不同空间、但距离不远的囚犯和管教。

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所说的“空间”只是一个概念,实际上它有可能是房间、是地点、甚至是维度。

而以我自身的情况来看,“我”想通过“观察者效应的反应用”来迷惑的,应该是跟“我”处于同一维度的生命。

所以我要让自己忘记,忘记过往、忘记身份、忘记大灾难。

只有这样,我才不会去“迎合”观察者,而从“觉醒之日,危难将至”这八个字来看,“迎合”观察者的行为,很有可能会招致大灾难的降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