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马原的黎明,是被血浸透的。
三十万江东精锐,被四十几万南越大军如同铁桶般围困,在韩信鬼神莫测的调度下,被一点点、一寸寸地蚕食、碾碎。
南越军的推进平稳得令人窒息,如同潮水漫过沙滩,缓慢却无可阻挡,所过之处,只留下层层叠叠的尸体和破碎的兵甲。
尸体堆积如山,以至于那三千辆立下赫赫战功的麒麟车都无法继续前行,最终只能作为移动的钢铁壁垒,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。
江东军被杀得肝胆俱裂,血腥的场面甚至让许多久经沙场的玩家都感到生理不适。
天色将明未明之际,养精蓄锐已久的南越骑兵终于加入了战斗。
三万铁骑如同死神的镰刀,在原野上纵横驰骋,快速收割着残存的、已然失去组织的抵抗者。
铁蹄踏过,鲜血彻底染红了这片土地,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得化不开的铁锈味与死亡气息。
对于这幅地狱般的景象,韩信早已司空见惯。
他面色平静如水,淡定地下达命令:“收集所有可用箭矢,清点战损,全军撤离战场。”
此时,张辽、赢华等人率领的骑兵分队传来消息,他们已与从广信、苍梧、临贺方向赶来的江东援军先头部队发生接触。
依靠骑兵的机动性,他们可以骚扰、迟滞敌军,但无法阻止这三股庞大的洪流向前推进。
南越军经过一天两夜的高强度连续作战,已是人困马乏,急需休整,继续留在野马原硬撼援军,绝非上策。
然而,韩信并未选择最稳妥的撤回合浦城内固守。
此次作战的核心目标是收复失地,而非单纯守城。
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至极的决定:全军在合浦城外十里处,依山傍水之地,就地扎营休整!
四十几万大军出征,其后勤保障是一项浩大工程。
诸葛亮坐镇后方,调度着超过三十万辅兵,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、箭矢、药品,维修器械。
韩信与诸葛亮,兵仙与卧龙,在这片交州的土地上,完成了首次堪称完美的联袂演出。
短短数日,江东方面八十万大军(含援军),三十余万投降,四十多万战死沙场。
而南越方面的总伤亡,被控制在惊人的三万以下,且其中大部分是玩家,核心的NPC军团损失极小。
脏活、累活、危险的推进任务,基本由剑灭九州的玩家承担,而南越的NPC士兵则享受着最优厚的保护和待遇。
在野外、在敌境、在自身极度疲惫、且明知数十万敌军正扑来的情况下扎营休整——此等行径,在任何兵家看来都无异于自杀。
但韩信就这么做了,他甚至只留下了两万人负责警戒,其余将士,包括他自己,下令解除武装,倒头就睡!
那三千辆麒麟车被横向排列,组成了一道简易却极其坚固的移动城墙,拱卫着营地外围。
韩信赌的,就是敌军已被吓破胆,不敢轻易进攻。
连日来的恐怖战果,就是最好的震慑。
下午时分,从临贺城赶来的“罗刹会”、“铜雀台”援军最先抵达附近。
果然如韩信所料,他们未敢发动任何攻击,反而迅速向“雷霆之怒”援军的方向靠拢,企图合兵一处。
对于敌军的汇合,韩信似乎毫不在意,传令兵将消息送入帅帐时,只听到里面传来均匀的鼾声。
后方,诸葛亮则忙碌不休,精准地调度着三十万后勤大军,每一批粮草、每一车箭矢的输送路线和时间,都基于对敌军动向的精确掌握。
他深知,一旦后勤线被截断,这四十多万南越精锐就可能被困死在这片刚收复的土地上,风险极大。
当夜,三方江东援军终于汇合,总兵力达到六十万之巨,加上后勤人员,不下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