匈奴一到冬天,各州各地的气温都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寒冷一些。
匈奴有桓州、凉州、龙城、乌城、西城两州三城,其中桓州是匈奴国都。
这日,凛冽的狂风如咆哮的野兽,裹挟着漫天暴雪,纷纷扬扬地洒落,将整个世界染成了一片银白。
那宽阔的河面,早已被冻结成冰,又被霜雪覆盖,宛如一面巨大而光滑的银镜,在肆虐的风雪中散发着彻骨的寒意,仿佛连周围的空气都被冻结。
桓州城内,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,将那刺骨的严寒风霜严严实实地挡在屋外,屋内的人们围坐在篝火前,相互闲聊取暖。
“驾、驾!”周铮骑在一匹快如疾风的骏马上,马蹄在满是冰霜的地面上踏出阵阵脆响,一路疾驰而过。
那马儿在周铮的奋力驱赶下,四蹄腾空,跑得飞快,马毛在风中高高扬起,好似一只挣脱枷锁的猛兽,风驰电掣般向前奔去。
这几日,周铮突然得到父王呼延复驾崩的噩耗,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他的心头。
他心急如焚,仿佛有一团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,所以他才快马加鞭地赶回匈奴国都——桓州,向着王宫的方向一路狂奔而去。
这一路上,寒霜过境,他不顾路途遥远,千里奔袭,心中唯有悲痛与急切交织。
当他终于赶到王宫时,只见群臣身着素白的孝衣,神情肃穆而凝重,好似一尊尊雕塑般静静地围在中间那口巨大的棺材旁默默哀恸。
棺材前边,站着一个身着洁白素衣的女人,她便是虞琼。
虞琼身姿婀娜,宛如春日里随风摇曳的柳枝,凹凸有致的身材尽显女性的柔美。
她的肌肤白皙如玉,在这冰冷的空气中泛着淡淡的光泽,岁月似乎格外眷顾她,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。
虽已四十七岁,但她保养得宛如三十岁的模样,脸上涂抹着一层薄薄的脂粉,皮肤愈发显得白皙嫩滑,不见一丝岁月的褶皱。
她是虞容川同父异母的妹妹,虞朝的小公主,在景治十五年出生,于景元十一年和亲来到匈奴,嫁给了匈奴王呼延复。
虞琼自嫁给呼延复后,便如同虞朝派往匈奴,代表汉人的文化使者一般,她效仿义泽公主,将虞朝丰富灿烂的文化带到了这片广袤的匈奴大地。
她派人悉心教导匈奴人学习汉文字,让他们领略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;传授他们躬耕文化,教会他们如何种植谷道,开启了匈奴农业发展的新篇章;还教会他们用丝绸织衣,让匈奴人感受到了丝绸的细腻与华丽。
她为匈奴与虞朝的两国和平做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。然而,即便如此,匈奴人却依旧对她不尊重,只因义泽公主和亲时,带来了一个太监,那个太监名叫中和道。
中和道生年不详,只知他是官宦人家的子弟,年轻时也曾博览群书,能说会道,写的一手好字。
后家道中落,进宫当了太监。
义泽公主和亲匈奴时,中和道作为公主的陪同侍臣,是必须要和公主一同前去的。
可匈奴是个小国,那里一到冬天,天气苦寒,一到夏日,黄沙漫天,这样的极端天气,再加上,一旦陪同公主和亲可能一辈子就回不来了。
中和道自是死也不愿去匈奴,可奈何他无权无势,所以只能妥协。
他在跟随义泽公主和亲时,曾扬言说过一句话,“如果一定让我去,我将成为虞朝的祸患!”
义泽公主到了匈奴后,便成了第一个将汉文化带到匈奴的人,义泽公主是将丝绸和汉文字还有书籍带往匈奴的人,在最初时,匈奴王继承王位并无年号,是义泽公主教会了他们,帝王更换需有年号,死后要有谥号,如此一来,史书才能更好地记载匈奴历史。
而虞朝派义泽公主来匈奴,也有目的,那就是同化匈奴。